誰是"有色傳奇"第一枚棋子? 銅企"嗅覺"最靈敏
大宗商品對應的二級市場股票板塊,對上游的價格變動有著與生俱來的靈敏度。
比如在今年以來,美元指數跌勢不改,加上持續復蘇的歐、美經濟,都對“國際定價”的有色金屬價格形成支撐。反觀國內,供給側改革的不斷深化,以及越發嚴厲的環保督查,再次激發了市場做多鋁價的意愿。在產業鏈傳導的作用下,相關冶煉企業盈利能力迅速提升,二級市場股價也一路水漲船高。
一旦上游的價值信號燈亮起,哪種商品類型股票最“先知先覺”?當有色行情蠢蠢欲動之際,誰會是這局中的第一枚棋子?
有色、股票相關系數達0.45
作為工業及農業相關行業中的主要原材料或產成品,大宗商品的價格變動無疑對企業經營會產生重大影響。一個最為直觀的表現,即“價格決定利潤空間”,只有價格處于高位時,企業才有盈利空間提升的可能。
表現在上市公司財報中便是,各項業務利潤的提升,盈利能力的提升再次促使公司估值出現合理修復,而這正是商品、股票聯動的核心邏輯。
只是,在不同階段,上述兩個市場的相關性并不一致。從2010年至今,絕大多數商品和股票指數之間均遵循了一致向下、背離、一致性回歸三個階段。
其中,2010年底至2014年初,二者趨勢保持一致下行;2014年中至2015年年中,二者走勢出現背離;2015年末至2016年,運行趨勢再度趨于一致上行。
另對板塊指數測算可以看出,貴金屬、黑色、有色、化工、農產品等不同商品,與其對應的股票板塊指數相關性也存在較大差異。
根據測算,2016年,貴金屬板塊相關系數最高,黃金、白銀與對應的股票指數相關系數達到0.57、0.5,工業金屬次之,有色與申萬工業金屬相關系數為0.43。
整體來看,各商品大類與其股票指數相關性排序,依次為貴金屬>有色金屬>黑色金屬 能源化工>農產品。
造成上述差異的主要原因,是由于貴金屬和有色的商品品種較為類似且集中,而農產品板塊的品種則相對繁雜,難以較為精確地找到對應權益板塊。
不難看出,有色金屬與股票市場相關性僅弱于貴金屬,這也是為何有色金屬被視為“強周期”板塊的原因之一。
值得關注的是,隨著2017年6月有色金屬價格再次上行,其與股票的相關系數也小幅提升。截至2017年8月,二者相關系數達到0.45,顯示了明顯的正相關性。
從漲幅來看,銅價亦與對應的板塊指數基本相當。
截至9月6日,申萬工業金屬漲幅為21.25%,同期LME銅漲幅為24.23%、LME鋁漲幅為23.84%、LME鋅漲幅為20.87%。
“全產業鏈”銅企相關性更高
既然明確了有色金屬,與其對應的股票指數存在高度相關的特征,便可以對其細分品種的相關度進一步比較。
我們將上期所銅、鋁、鉛、鋅價格指數,以及申萬銅、鋁、鉛鋅股票指數進行對比發現,銅與對應的股票指數相關性波動最大,在2011至2013年期間以及2016年期間均顯示出最高的相關系數,鋅次之。
以2016年的市場表現為例,有色品種的相關性由大到小排序大致為銅 鋅>鉛>鋁。
我們在追蹤2003-2017年銅價、銅企股價相關度發現,不同類型企業間的相關度存在較大差異,且不同銅企的相關系數一共出現了兩次明顯背離。
從兩次背離來看,第一次出現在2006年-2007年期間,相關性走低主要受到部分企業主營業務出現變化。第二次背離則為2016年-2017年,受供給端導致的銅價走高,使得下游加工企業盈利預期受到壓制,相關系數與銅價出現反向走勢。
不過,無論是在2003至2017所有年份的綜合排序,還是在不同漲跌行情下,按照產業鏈進行劃分,銅企相關度排序均滿足“全產業鏈>上游 中游 下游”的特征。
換言之,業務覆蓋全產業鏈,并處于行業龍頭地位的銅企與銅價的相關度最高,如江西銅業、銅陵有色等,而處于產業鏈中下游的銅企相關度則相對較低。
造成上述差異的原因有三。其一,覆蓋全產業鏈的龍頭銅企,業務覆蓋較廣且具有一定的定價優勢,因此相關性上表現出與銅價最高。而當銅價上漲時,下游企業則會因原料價格上漲,使得利潤預期降低,同時下游多為電力、家電行業,下游銅企的盈利更多由其下游消費所決定。
其二,不同公司銅相關業務營收占比不同,如同一企業不同年份各項業務占比也會有所波動。所以,銅業務收入相對集中的銅企,其股價與銅價的相關度也最高。
其三,伴隨著銅價的上移,銅企與銅價的相關性也會顯著走高,反之亦然。不過,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期間的上漲,是受供給側及環保督查所影響,終端需求未出現明顯好轉,故下游銅企在成本的壓制下,與銅價的相關度出現下降。
龍頭銅企溢價能力穩健
在滿足銅價、對應的股票板塊具備正相關的條件后,對所屬板塊具備一定溢價表現的個股,無疑也更容易獲得超額收益。
為了直觀地了解個股相對板塊的溢價能力,我們以SW銅行業指數發布首日2007年7月2日作為基期,計算個股以及SW銅的價格的凈值變化,并將個股凈值/SW銅行業的比值作為相對行業的折溢價水平。當比值>1時,代表個股相對行業溢價,否則視為折價。
對比銅企相對行業指數的溢價能力,我們可以發現得益于礦產資源和較廣的業務范圍,全產業鏈的銅企溢價水平相對穩健;上游和中游的銅企總體溢價能力較強;而下游銅加工企業相對行業則多半處于折價狀態,符合銅作為原材料對于其利潤貢獻的負面影響。 若以位于行業龍頭的三家企業,江西銅業、云南銅業和銅陵有色為例,根據年報中摘取的數據來看,江西銅業的銅資源量和陰極銅產量均位于前列,與其相對行業溢價的能力更強的結論相符。
需要指出的是,雖然受益于銅價反彈,上述三家龍頭銅企綜合利潤率出現小幅提升,但是較2011年高點仍有較大差距。若未來銅價漲勢延續,其盈利能力也將進一步提升。
綜上,銅板塊篩選個股主要以江西銅業等行業龍頭為主,同時西部礦業、盛屯礦業和鵬欣資源等部分上游、中游企業也具備相關性高、溢價能力出眾等特點。
一旦上游的價值信號燈亮起,哪種商品類型股票最“先知先覺”?當有色行情蠢蠢欲動之際,誰會是這局中的第一枚棋子?
有色、股票相關系數達0.45
作為工業及農業相關行業中的主要原材料或產成品,大宗商品的價格變動無疑對企業經營會產生重大影響。一個最為直觀的表現,即“價格決定利潤空間”,只有價格處于高位時,企業才有盈利空間提升的可能。
表現在上市公司財報中便是,各項業務利潤的提升,盈利能力的提升再次促使公司估值出現合理修復,而這正是商品、股票聯動的核心邏輯。
只是,在不同階段,上述兩個市場的相關性并不一致。從2010年至今,絕大多數商品和股票指數之間均遵循了一致向下、背離、一致性回歸三個階段。
其中,2010年底至2014年初,二者趨勢保持一致下行;2014年中至2015年年中,二者走勢出現背離;2015年末至2016年,運行趨勢再度趨于一致上行。
另對板塊指數測算可以看出,貴金屬、黑色、有色、化工、農產品等不同商品,與其對應的股票板塊指數相關性也存在較大差異。
根據測算,2016年,貴金屬板塊相關系數最高,黃金、白銀與對應的股票指數相關系數達到0.57、0.5,工業金屬次之,有色與申萬工業金屬相關系數為0.43。
整體來看,各商品大類與其股票指數相關性排序,依次為貴金屬>有色金屬>黑色金屬 能源化工>農產品。
造成上述差異的主要原因,是由于貴金屬和有色的商品品種較為類似且集中,而農產品板塊的品種則相對繁雜,難以較為精確地找到對應權益板塊。
不難看出,有色金屬與股票市場相關性僅弱于貴金屬,這也是為何有色金屬被視為“強周期”板塊的原因之一。
值得關注的是,隨著2017年6月有色金屬價格再次上行,其與股票的相關系數也小幅提升。截至2017年8月,二者相關系數達到0.45,顯示了明顯的正相關性。
從漲幅來看,銅價亦與對應的板塊指數基本相當。
截至9月6日,申萬工業金屬漲幅為21.25%,同期LME銅漲幅為24.23%、LME鋁漲幅為23.84%、LME鋅漲幅為20.87%。
“全產業鏈”銅企相關性更高
既然明確了有色金屬,與其對應的股票指數存在高度相關的特征,便可以對其細分品種的相關度進一步比較。
我們將上期所銅、鋁、鉛、鋅價格指數,以及申萬銅、鋁、鉛鋅股票指數進行對比發現,銅與對應的股票指數相關性波動最大,在2011至2013年期間以及2016年期間均顯示出最高的相關系數,鋅次之。
以2016年的市場表現為例,有色品種的相關性由大到小排序大致為銅 鋅>鉛>鋁。
我們在追蹤2003-2017年銅價、銅企股價相關度發現,不同類型企業間的相關度存在較大差異,且不同銅企的相關系數一共出現了兩次明顯背離。
從兩次背離來看,第一次出現在2006年-2007年期間,相關性走低主要受到部分企業主營業務出現變化。第二次背離則為2016年-2017年,受供給端導致的銅價走高,使得下游加工企業盈利預期受到壓制,相關系數與銅價出現反向走勢。
不過,無論是在2003至2017所有年份的綜合排序,還是在不同漲跌行情下,按照產業鏈進行劃分,銅企相關度排序均滿足“全產業鏈>上游 中游 下游”的特征。
換言之,業務覆蓋全產業鏈,并處于行業龍頭地位的銅企與銅價的相關度最高,如江西銅業、銅陵有色等,而處于產業鏈中下游的銅企相關度則相對較低。
造成上述差異的原因有三。其一,覆蓋全產業鏈的龍頭銅企,業務覆蓋較廣且具有一定的定價優勢,因此相關性上表現出與銅價最高。而當銅價上漲時,下游企業則會因原料價格上漲,使得利潤預期降低,同時下游多為電力、家電行業,下游銅企的盈利更多由其下游消費所決定。
其二,不同公司銅相關業務營收占比不同,如同一企業不同年份各項業務占比也會有所波動。所以,銅業務收入相對集中的銅企,其股價與銅價的相關度也最高。
其三,伴隨著銅價的上移,銅企與銅價的相關性也會顯著走高,反之亦然。不過,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期間的上漲,是受供給側及環保督查所影響,終端需求未出現明顯好轉,故下游銅企在成本的壓制下,與銅價的相關度出現下降。
龍頭銅企溢價能力穩健
在滿足銅價、對應的股票板塊具備正相關的條件后,對所屬板塊具備一定溢價表現的個股,無疑也更容易獲得超額收益。
為了直觀地了解個股相對板塊的溢價能力,我們以SW銅行業指數發布首日2007年7月2日作為基期,計算個股以及SW銅的價格的凈值變化,并將個股凈值/SW銅行業的比值作為相對行業的折溢價水平。當比值>1時,代表個股相對行業溢價,否則視為折價。
對比銅企相對行業指數的溢價能力,我們可以發現得益于礦產資源和較廣的業務范圍,全產業鏈的銅企溢價水平相對穩健;上游和中游的銅企總體溢價能力較強;而下游銅加工企業相對行業則多半處于折價狀態,符合銅作為原材料對于其利潤貢獻的負面影響。 若以位于行業龍頭的三家企業,江西銅業、云南銅業和銅陵有色為例,根據年報中摘取的數據來看,江西銅業的銅資源量和陰極銅產量均位于前列,與其相對行業溢價的能力更強的結論相符。
需要指出的是,雖然受益于銅價反彈,上述三家龍頭銅企綜合利潤率出現小幅提升,但是較2011年高點仍有較大差距。若未來銅價漲勢延續,其盈利能力也將進一步提升。
綜上,銅板塊篩選個股主要以江西銅業等行業龍頭為主,同時西部礦業、盛屯礦業和鵬欣資源等部分上游、中游企業也具備相關性高、溢價能力出眾等特點。
手機掃一掃,直接看頁面